1935年五六月间,日本侵略者密谋策划,在天津和河北等地制造事端,并以武力相威胁,先后迫使南京国民一二·九运动政府接受达成了“何梅协定”和“秦土协定”,把包括平津在内的河北、察哈尔两省的大部分主权奉送给日本。之后,日本帝国主义积极策动所谓华北五省“防共自治运动”,策划成立由其直接控制的傀儡政权,全面在华北进行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文化侵略,“华北之大,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”,激起北平各阶层人民的极大愤慨。
历史重现
1935年11月18日,北平市大中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。
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大地之时,中国共产党人向劳动大众发出抵御侵略、保卫华北的号召。1935年,中共河北省委多次发出通知、宣言,要求华北地区各级党组织,在群众中广泛宣传,开展抗日救亡斗争,并对北平市领导机构进行改组,从政治上和组织上加强了对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。11月,在彭涛、周小舟、谷景生、姚依林等人的领导下,北平大中学校学生成立了“北平市学生联合会”,女一中学生郭明秋为主席,姚依林为秘书长。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员会在学联建立了党团,彭涛为书记。
1935年12月6日,北平15所大中学校发表宣言
反对华北“防共自治”,要求国民党政府讨伐殷汝耕,宣布对日本的外交政策,动员全国对敌抵抗,切实开放人民言论、结社、集会自由。
1935年12月7日,北平学联召开各校代表会议
在中共北平临时工委的领导下,北平学联决定于9日举行学生大请愿,反对“华北自治”议定了请愿游行的集合时间、行动路线和口号等。
1935年12月9日 129运动正式爆发
寒风凛冽,滴水成冰。在黄敬、姚依林、郭明秋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,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。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,清晨即下达戒严令,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。上午10时许,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,汇集到新华门前。各校临时推举董毓华、宋黎、于刚等12人为代表,向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递交请愿书。何应钦避而不见。请愿不成,群情激愤。各校代表当即决定改为示威游行。
1935年12月10日,北平各大中学校发表联合宣言,宣布自即日起举行总罢课
1935年12月11日开始
天津、保定、太原、上海、杭州、武汉、广州、成都、重庆等大中城市先后爆发学生的爱国集会和示威游行,许多大中学校及工会等组织,纷纷给北平学生发来函电,支持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。
1935年12月14日
北平报纸登载了国民党当局定于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消息。北平学联即决定在这一天再次举行示威游行,把学生抗日救国运动推向新的高潮。
1935年12月16日清晨
北平各校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。他们高举校旗,向天桥进发。游行指挥部负责人黄敬站在一辆电车上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,并带领群众高呼口号。在宣武门,爱国学生遭到上千名军警的血腥镇压,有二三十人被捕,近400人受伤。北平学生的抗日救国示威游行,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卖国活动,迫使冀察政务委员会不得不延期成立。
1935年12月18日
中华全国总工会发表《为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告工友书》,号召全国各业、各厂的男女工友起来召集群众会议,发表宣言和通电,抗议汉奸卖国贼出卖华北与屠杀、逮捕爱国学生。
1935年12月21日
上海市总工会通电声援北平学生,呼吁全国同胞一致兴起,集合民族整个的力量,反对任何伪组织之存在,以维护主权而保国土。广州铁路工人、上海邮务、铁路工人举行集会,发通电,要求对日宣战。鲁迅、宋庆龄等爱国知名人士赞扬爱国学生的英勇奋斗精神,捐款支持学生抗日救国运动。海外华侨也以各种方式支援爱国学生。
一二九运动广泛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、
一致对外的抗日主张,
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新高潮。
铭记历史,勿忘国耻。
这不仅仅是口号,也要是行动。
感谢先辈的奋斗,努力,
让我们珍惜当下,记住一•二九
铭记历史
牢记使命
二、视中国魂,听中国魄
中国(传统文化精神)
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,从实质上看,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。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,论者有诸多看法。中 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,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,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,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。
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身为中国人,要有中国魂,民族魂,爱国情,勿忘国耻,铭记129运动。
三、鼓舞气势
大喊
运动口号
“反对防共自治运动!”
“反对卖国的对外政策!”
“立即停止内战!”
“人民!武装你们自己!”
“用武力保护华北!”
“打倒卖国贼!”
“中华民族万岁!”
“为祖国自由而奋斗!”
“没收卖国贼的财产,救济受灾人民!”
“反对军队南调!”
“反对苛捐杂税!”
重要的重复三遍
身为中国人,我们有中国魂
身为中国人,我们有民族魂
身为中国人,我们有爱国情
身为中国人,我们要勿忘国耻
身为中国人,我们要铭记129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